巴林石艺    

    名噪海内外的草原瑰宝巴林石,因出产于赤峰市巴林右旗而得名。巴林石是与寿山石、青田石齐名的我国三大珍稀名贵彩石之一。经专家评定,巴林石的质量、色泽、形态均胜过我国传统的雕刻原料寿山石和青田石,更在韩国和印尼的腊石之上,可同玛瑙等高档宝石相媲美。1979年,国家轻工部为巴林石正式命名。巴林石矿的矿床规模、品种、色泽均为全国之冠。
    巴林石,矿物学名为叶腊石,正式开采不过20多年。而据史料记载,早在元朝建立之前人们就发现了巴林石。相传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各部落后举行的盛宴上,有人向他敬献了一块巴林石,此石光滑细润,泛着奶油色的光泽。成吉思汗大喜,遂合盖于酒坛之上,竟严丝合缝,便称此石为“腾格里朝鲁”,意为“天赐之石”。据传,康熙大帝也曾得到过进献,钟爱十分,视此石为奇珍异宝。日伪时期,日本人曾采过少量运回国内,至今仍被当作珍品收藏,成为一种 高雅而富有的象征。
    巴林石晶莹瑰丽,温润柔和,适于雕刻。它斑斓多姿,色彩丰富,宜于表达意境,因而成为治印、雕刻的优质石材。明清以来,文人治印成为一大雅事,于是寿山、青田、昌化等印石风行天下,有的一石之阶重于黄金。在全国为数不多的著名彩石品种中,巴林石是发现最早而开发最晚的一种。论石质,巴林石优于寿山、青田,其鸡血石比昌化鸡血石更为名贵。
    巴林石花色品种繁多,从质地颜色上区分,有鸡血石、冻石、彩石三大类。鸡血石质地温润,透明体内含的辰砂条纹若鸡血泼洒,鲜红悦目,娇艳欲滴。鉴别石质的标准是“细、结、润、腻、温、凝”“六德”,鸡血石“六德”俱佳。“金有价而玉无价”,这种石头极为名贵。主要品种有“黄冻鸡血石”、“羊脂浆鸡血石”、“水草花鸡血石”、“芙蓉鸡血石”等十余种。冻石类,持地细腻清亮,呈透明、半透明状,色泽丰富。有“巴林黄”、“桃花冻”、“牛角冻”、“鱼子冻”、“瓜瓤红”等几十个品种;彩石类以色彩见长,绚丽多姿,富于情趣,常伴有天然图景隐现其中。品种有“黄山石”、“朱砂红”、“象牙白”、“豹子头”、“金沙地”、“鬼脸青”等。随着采掘工作的深入,还有新品种不断涌现。为向世人展示巴林石瑰丽多姿的风采,巴林右旗特在大板镇建立了一座巴林石奇石馆。馆内收藏展出的几百件珍品令人惊赞不已,一饱眼福。
    巴林石的开采,促进了赤峰石雕工艺美术工业的发展。艺术家们根据不同石质的自然色泽、形状,精心雕刻成独具特色、意趣盎然的各种工艺品,走俏国内、国际市场,远销五大洲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寿山、青田优质石材日渐枯竭的情况下,巴林石的开采,标志着印材雕刻已经进入了巴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