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碧波重现居延海-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1/25 20:24:43
来源:新华网

内蒙古:碧波重现居延海

字体:

  新华社呼和浩特11月25日电(记者魏婧宇)冬季的居延海水面已结起一层薄冰,但在湖中一片未上冻的区域,还有一群天鹅在嬉戏,迟迟不愿向南飞去。

  通过无人机摄像头看到这群天鹅的活动情况,居延海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茹艺欣喜地说,近年来,随着居延海水域面积扩大,越冬过境居延海的候鸟数量越来越多,还出现了不少以前很少见到的鸟类。

  在居延海里嬉戏的天鹅。新华社发

  居延海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尾闾湖。居延海在历史上曾是汉代屯垦戍边的“塞上水仓”,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补给站。然而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受沿岸工农业用水增加的影响,注入居延海的黑河水量开始减少,居延海面积出现萎缩。1961年,西居延海完全干涸,东居延海也在1992年消失。

  为了拯救居延海,我国于2000年启动黑河干流水量统一调度,对黑河进行抢救性保护治理。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治理,黑河流域生态修复取得了显著成效,东居延海到目前已实现连续21年不干涸。今年秋天,西居延海迎来近5年来的首次进水,湖盆区域水面面积突破4平方公里。

  曾因干涸而成为“风沙起源地”的居延海,如今在黑河水的滋养下重现碧波,成为候鸟天堂。

  “2010年至今,已在居延海观测到149种鸟类,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4种、二级保护鸟类32种。”居延海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范建利掰着手指头数道,“红嘴鸥、灰雁、疣鼻天鹅等候鸟,每到迁徙季就会来到居延海。今年春天,我们还首次监测到了7只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彩鹮。”

  居延海水域实现常年有水后,芦苇等水生植被面积逐步扩大,沿岸的胡杨林重现生机。现在额济纳绿洲面积较2000年增加了近200平方公里,胡杨林面积由39万亩增长到45万亩。

  在内蒙古额济纳旗拍摄的胡杨林(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居延海的生态环境变好了,当地群众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嘎拉朝鲁是额济纳旗巴彦陶来苏木乌苏荣贵嘎查的牧民,从小在胡杨林里长大,曾目睹了成片胡杨林因缺水而死亡。

  “二十多年前,我们家1.1万亩草场中有8000多亩因为缺水而干枯退化,羊群都吃不饱,生下的羊羔更是体弱多病。”嘎拉朝鲁回忆道,“那时候就盼着黑河能来水,只要听说上游放水了,我们一连几天都守在河道边等水。”

  如今,得到充足水分滋养的胡杨林里,小树苗不断萌发,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嘎拉朝鲁一家也告别了放牧,转而做起旅游服务。“现在的环境越来越好,胡杨林景区每年都能吸引大量游客。”嘎拉朝鲁说,今年秋天胡杨节期间,嘎查合作社的近120峰骆驼参与到景区旅游项目中,每峰骆驼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

  近年来,额济纳旗为守护居延海碧波永续,把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在生态脆弱区实施移民搬迁、退耕退牧等政策,把旅游业作为富民增收的支柱型产业来培育,居民端起了“生态碗”。

【纠错】 【责任编辑:杨腾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