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染沙地富民生 敖汉旗走出生态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1/24 22:09:01
来源:新华网

绿染沙地富民生 敖汉旗走出生态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

字体:

  敖汉旗萨力巴乡三十二连山俯瞰图(资料图)。新华网发(叶剑南 供图)

  新华网呼和浩特11月24日电(杨腾格尔)在科尔沁沙地南缘,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560万亩林海如绿涛涌动,森林覆盖率达40.6%,生态发展底色鲜明。2002年,敖汉旗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环境500佳”荣誉称号。“十四五”以来,先后获“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林长制激励表扬县”等殊荣。该旗以生态保护为根基、产业发展为引擎,走出一条“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双赢之路,2024年林草产业总产值达14.53亿元,绿色成为当地亮眼的发展名片。

  敖汉旗长胜镇沙棘产业园一隅(资料图)。新华网发(叶剑南 供图)

  生态修复为产业发展筑牢根基。敖汉旗深入开展科尔沁沙地歼灭战,高标准推进103处沙地综合治理和林分质量提升精品工程。三义井林场文冠果元宝枫基地、木头营子乡大扁杏、长胜镇沙棘基地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相继建成,累计完成营造林33.81万亩、人工种草29.9万亩。设立并保护3处“小微湿地”,丰富了湿地生物多样性;对311.6万亩国家级公益林进行科学抚育,提升森林质量。通过智慧防火监控系统全覆盖、32.75万亩有害生物防治、完善林草行政综合执法体系等举措,筑牢生态资源“安全防线”,将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9‰以下,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低于3.0‰。

  产业融合推动绿色资源增值。敖汉旗精心培育林产品精深加工、碳汇、林下经济等六大主导产业,构建多元协同产业体系。以沙漠之花、文冠庄园为龙头,沙棘原浆连续两年荣获世界林产品博览会金奖。10万吨饮料智能生产车间即将竣工,实现了沙棘、文冠果等特色资源“从枝头到舌尖”的价值跃升。2.7万亩林下中草药、489亩赤松茸栽培、2.5万只林下畜禽规模化发展,催生了林菌、林药、林禽等新业态。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蒿柳养蚕试验,亩均效益达1000元以上,开辟新产业赛道。依托255万亩可开发碳汇林地成立绿涛森林碳汇公司,让森林成为“生态资产”。

  敖汉旗全面推行林长制,构建起旗乡村三级471名林长、千余名网格员的责任体系,“林长+检察长”“林长+警长”协同机制确保护绿有责、管绿有力。国有林场定向招录专业人才、建设千亩育苗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让6.3万户家庭年均增收620元,52个重点示范村实现村庄绿化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达成“护绿”与“富民”同频共振。敖汉旗的生态产品通过“内蒙古好物进北京”等活动,不断拓展市场。

  如今,敖汉旗沙棘林郁郁葱葱,经济林硕果累累,碳汇交易稳步推进,生态旅游逐渐兴起。曾经饱受风沙侵袭的土地,通过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560万亩森林、100万亩草原成为守护家园的生态屏障和带动群众增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绿色银行”。

【纠错】 【责任编辑:杨腾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