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喀喇沁旗:“指尖查案例”让基层治理暖起来快起来-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1/01 19:01:13
来源:新华网

赤峰市喀喇沁旗:“指尖查案例”让基层治理暖起来快起来

字体:

  “真没想到,在这儿自己就能查到跟我一样的合同纠纷是怎么解决的,心里一下就有底了!”近日,内蒙古喀喇沁旗综治中心的两库检索终端前,牛家营子镇村民王先生指着屏幕开心地说。此前,他因黄芪收购价格与收购商争执不下,正愁不知该选调解还是诉讼,终端里的案例让他瞬间有了方向——看到多数纠纷通过调解一周内就能解决,而诉讼需3个月,他当即申请调解,最终在调解员帮助下,双方3天内就以约定价格的95%达成协议。

  针对以往群众遇纠纷想预判结果,只能跑综治中心依赖工作人员介绍,既耗时费力又信息不全面的痛点,当地不仅在综治中心设置两库检索终端,还同步推广人民法院案例库小程序二维码,搭起“线下终端+线上小程序”双查询通道,彻底打破案例资源查询的“空间壁垒”,让群众解纷从“跑腿问”变成了“指尖查”。

  据统计,两库检索终端投用以来,综治中心70%的咨询群众通过自主查询明确了调解纠纷方向,选择调解等非诉讼途径的比例提升60%,群众平均办事时间更是从2小时缩短至40分钟,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调解是综治中心化解矛盾的核心环节,如今,案例资源与调解工作深度融合,“案例引路、以案释法”成了调解员的“法宝”。截至目前,喀喇沁旗综治中心依托两库案例已调解纠纷10余起,平均调解时长从15天缩短至7天,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案例就是最好的‘教科书’,不仅让我们调解有了依据,更让群众在对比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喀喇沁旗综治中心主任钱海勇说。

  在流程优化上,当地把“案例查询”设为群众诉求处理的首个环节。群众来访先自主查案例、明确预期,工作人员再依案例指引快速分流——适合调解的对接调解员,需法律援助的转至公共法律服务窗口,需法院介入的启动协同机制。这一调整让诉求分流准确率从85%提升至95%,避免了“反复转办、多头跑”的麻烦。

  两库案例资源成了部门协作的“共同语言”。前段时间,喀喇沁旗某镇12户村民因玉米种子产量不达标索赔遭拒,综治中心迅速启动“法院+农牧业局+市场监管局”联动机制。各部门通过终端查同类纠纷处理方案,很快明确责任与赔偿标准,仅用5天就促成农资店按每亩200元给予赔付。

  如今,两库检索终端投用带来的改变愈发明显,喀喇沁旗综治中心诉求办结效率提升60%,与法院等部门协同办案时间缩短50%,未发生一起因处理不及时引发的矛盾升级事件。综治中心不再是单一的办事点,而是集解纷、服务、协同于一体的“枢纽”,真正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的目标。

  “两库检索终端是科技赋能基层治理的缩影,更是破解基层解纷痛点、回应群众急难愁盼的‘暖心桥’。”喀喇沁旗委政法委副书记徐全忠表示,下一步,喀喇沁旗将继续深化“综治+法院”联动模式,让案例资源释放更大效能,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更多“喀喇沁力量”。(张天琪 孙敬雅)

【纠错】 【责任编辑:杨腾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