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文旅集团通过营销阵地搭建、网络物流赋能、跨界合作联动、展会经济造势、场景体验渗透五大举措和高校直供、金融赋能、展会搭桥三大渠道,让以内蒙古特产和文创为主的“内蒙古好物”在上海落地生根,进一步推动“蒙品入沪”。

锚定核心阵地 构建好物品牌融合消费场景
营销推广,阵地为基。以上海进博会内蒙古展馆为依托,内蒙古文旅集团将其作为宣传展示内蒙古形象和推广“内蒙古好物”的重要窗口。同步启动上海“内蒙古好物”特产营销中心,吸纳40余家企业入驻,汇聚数百种精选的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为上海市民搭建起了解内蒙古的直观渠道;在场景体验方面,创新推出“暖城拿铁”“冷极美式”等特色咖啡饮品,打造专属“咖啡驿站”,实现内蒙古地域美食与上海本地消费偏好的有机融合。这些融合蒙沪两地特色的创意产品,既契合现代都市人群对健康饮食的需求,更让上海市民足不出“沪”,便能品味纯正“草原味道”,有效提升了消费者的体验感与参与度。今年,通过上海进博会和特产营销中心营销推广,累计销售各类产品400余万元。
打通供应路径 激活好物品牌线上推广引擎
畅通物流,线上先行。为打破时空限制,实现“内蒙古好物”向上海及长三角消费者的高效送达,内蒙古文旅集团充分依托上海作为国际物流枢纽的区位优势,在上海市嘉定区设立云仓,构建起一套敏捷高效的仓储物流网络,并组建专业线上运营团队,实现线上下单与线下配送的协同发力。该布局已实现核心产品“一件代发”及江浙沪皖地区“次日达”服务,有效破解了农畜产品销售中的物流瓶颈;线上营销同步发力,官方自媒体账号在各平台发布视频42条,播放量累计突破500万次,粉丝数量达2.7万人。网络营销与敏捷物流的双重赋能,显著提升了“内蒙古好物”的市场拓展效率。
深化沪企协作 拓展好物品牌合作新机遇
多企联动,拓展渠道。内蒙古文旅集团以“资源互补、优势叠加”为原则,与国内知名酒店集团——锦江国际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启跨界融合新篇章。今年5月,双方就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酒店品牌共建等多方面达成合作意向并签订框架协议。在农畜产品销售推广方面,双方共同构建“线上+线下”的全渠道营销体系,通过会员权益共享、联合促销等方式,实现“内蒙古好物”进“锦江”,拓展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在长三角地区的消费市场;在内蒙古自治区驻上海办事处、鄂尔多斯市驻上海联络处等单位的支持与帮助下,开展“内蒙古好物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积极对接金融机构,联合上海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等多家主流金融机构,启动“农畜产品进金融系统”专项行动,依托“需求适配+资源整合”的核心策略,构建长效协作机制,丰富营销场景,激发多元市场活力。

展会联动发力 助力好物品牌强势破界出圈
展会是品牌推广的重要载体,更是文化传播的关键窗口,内蒙古文旅集团精准把握上海展会经济优势,积极参与中华老字号博览会、上海对口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等重点展会,以“文化搭台、产品唱戏”的模式,实现“内蒙古好物”品牌影响力与市场转化率的双重提升。
在中华老字号博览会上,组织多家老字号企业参展,既呈现手工鞣制羊绒围巾等承载百年技艺的传统产品,也推出驼奶蛋白粉、草原酸奶冰淇淋等符合现代消费趋势的创新单品;在上海市对口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上,多家“蒙”字标认证企业携300余款产品参展,每件商品均配有溯源二维码,实现“从草原到餐桌”的全流程透明展示。两大展会分别从“老字号焕新”与“对口协作”双维度切入,全方位提升“内蒙古好物”的品牌影响力与市场渗透力,推动产品进入长三角主流市场。
深耕校园市场 培育好物品牌未来消费动能

年轻群体是文化传播与消费升级的核心力量,内蒙古文旅集团着眼品牌长远发展,启动“内蒙古好物进校园”系列活动,走进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2所上海重点高校,以年轻群体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草原文化、推广“内蒙古好物”产品。活动期间,“内蒙古好物”在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打造“移动草原”主题校园体验场景,展销百余款优质农畜产品。同时,“内蒙古好物”与高校后勤集团、校园商户达成长期供货意向,实现从“物产流通”到“资源互补”的双向赋能,为品牌长期发展积累了坚实的年轻消费群体基础。
从线下阵地搭建到线上云仓布局,从跨界合作联动到展会品牌发声,从校园场景渗透到文化深度传播,内蒙古文旅集团以多元化举措,推动“内蒙古好物”深耕上海、辐射长三角,实现了特色产品的市场拓展,更好地赋能蒙沪两地深化区域协作与文化交流。(任东月 李文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