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综治中心‘找个说法’!”在兴安盟扎赉特旗,这句话承载着老百姓的信任。当权益需维护、矛盾待化解,该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就是群众心中“理有处讲、难有处帮、事有处办”的可靠“第一站”。
自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以来,扎赉特旗建立“一个中心指挥调度、三阵地协同联动、一平台贯通赋能、多元凝聚治理合力”的“1+3+1+N”治理模式,全面激活基层治理“末梢神经”,让平安建设落地见效。
走进扎赉特旗综治中心,诉讼服务、检察服务等窗口井然有序,23个部门和组织派员入驻,形成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社会治理超市”。“这里既是矛盾纠纷化解前沿,更统筹多项职能,真正实现‘进一扇门,解万家难’。”扎赉特旗综治中心主任张卓妹说。
今年年初,新林镇97户农户被企业拖欠土地承包费,联户长发现问题后经村镇研判上报扎赉特旗综治中心。中心迅速启动联动机制,仅用14天便化解了这起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纠纷。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如何避免“政出多门”“力量分散”?扎赉特旗的答案是打造集约高效的“指挥中枢”。通过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该旗打破部门壁垒,整合诉讼、检察、公共法律服务、信访等23个部门资源,以常驻、轮驻、随驻方式实现协同办公,构建起“党委领导、政法委统筹、部门协同、属地落实”的一体化作战格局。矛盾纠纷也实现了一地多元化解,平均处置时间缩短2至3天,效率提升28.6%。
在扎赉特旗好力保镇,一场由无人机喷洒农药引发的纠纷的解决,成为检验当地基层治理效能的生动样本。今年7月,好力保镇村民陈某在风力较大情况下进行农药喷洒,致周边4个村11户农民110亩农田受损。双方因赔偿僵持时,该镇综治中心快速介入,既依法明晰责任,又引入企业资源将受损作物进行转化,最终促成双方满意的解决方案。
社会治理的活力在基层,扎赉特旗构建旗、乡、村三级协同阵地,让治理触角直抵 “神经末梢”。
旗级中心是“终点站”,作为全旗社会治理“智慧大脑”,建立“统一受理、分类流转、多元化解、协调调度、跟踪督办、分析研判、评估反馈”七步闭环机制。截至目前,已累计受理各类诉求2690件,办结2547件,办结率94.7%。
乡镇综治中心是“主战场”,提供强化日常排查与联动调解,今年以来镇村两级共化解矛盾纠纷1173件,化解率达99.2%。
村社网格是“前哨所”,依托“网格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的微治理机制,将工作触角延伸到每个家庭。今年已在网格内化解矛盾纠纷786件,占乡镇化解总量的67%,筑牢基层稳定第一道防线。
完善的治理网络让更多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基层社会治理 “最后一公里”愈发畅通,为北疆安宁筑起坚实屏障。
“没想到拖了多年的‘心头结’,在这里找到了‘法律钥匙’。”退役军人牛某某的感慨,道出了扎赉特旗基层智治的温度。此前,他因经济纠纷陷入困境,在综治中心公共法律服务窗口登记后,迅速获得法律援助中心指派的专业律师支持,最终通过诉讼维护了权益。从“求助无门”到“一站式解忧”,他的经历是该旗提升智治水平的生动缩影。
看得见的便利,源于看不见的信息支撑。在综治中心指挥大屏上,45.7万条数据信息实时跳动,矛盾调解进度、重点人员动态、网格员巡查轨迹一目了然。“过去调解纠纷靠腿跑,现在数据说话、平台调度,效率翻了几番。”扎赉特旗综治中心工作人员韩宇说。依托自治区综治平台,扎赉特旗纵向贯通区、盟、旗、镇、村、网格六级体系,横向联通政法单位及行业部门,构建起“一网统管”的智治格局。
调解成功并非终点,“案结事了”才是关键。张卓妹介绍,扎赉特旗强化督办问效,对群众诉求办理程序、化解结果全程督办、全链闭环,对每起矛盾纠纷“一盯到底”。围绕“前端受理——中端联动——后端跟踪”,中心及时下发“督办函”“工作提示函”“风险预警函”,联合多部门开展教育疏导、困难救助和风险评估,抓实矛盾纠纷第一、四、十三周回访制度,确保“受理一个、化解一个、回访一个”。
从“进一扇门”的便利,到“三级联动”的高效、再到“一网统管”的智慧,扎赉特旗综治中心以“1+3+1+N”实践回应民生期盼,让“事了人和”成为基层治理常态。这份扎根民心的探索,让平安底色更鲜亮、治理温度更暖心。(记者 高敏娜 武跟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