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呼和浩特市腾飞路的喧嚣街角,一座由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倾力打造的以马文化为主题的地标书店正散发着独特的墨香。当全国46家“年度最美书店”名单在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上揭晓时,全国首家马文化主题书店——新华书店腾飞路店的名字格外亮眼。这里不仅是一家主题书店,更用“图书+文化+体验”的创新模式,让蒙古马精神从草原跃入书页,让北疆故事走出内蒙古,成为万千读者心中的精神家园。
当书店披上“马鞍”:马文化里的阅读新体验
走进全国首家马文化主题书店——新华书店腾飞路店,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传统书架的刻板排列,而是一组造型灵动的“马鞍”阅读区。深棕色的皮质座椅曲线复刻了草原马鞍的弧度,抬头可见墙上悬挂的青铜马雕塑,蹄部扬起的姿态仿佛正踏过书页间的文字草原。地面上,浅灰色地砖拼接出的“蹄印”图案,像静默的路标,将读者引向各个主题区域。
“我们不只是卖书,更在经营一个融合体验的文化磁场。”新华书店腾飞路店副经理刘亦璇站在书店中央,指着1700平方米的双层空间介绍道。在空间布局上,图书陈列区包括马文化图书专区、亮丽内蒙古专区、童话镇、深夜书房、女性图书专区等与休闲功能区如异形阅读区、咖啡区、文创区、直播间等有机串联,整体动线让“马文化”与“图书+”浑然一体。这种综合化空间创新,有效拓展了书店的服务边界。在现场少儿区的“童话镇”里,绘本《小骏马的草原之旅》被翻得卷了边,几个扎着小辫的孩子围坐在地上,听书店工作人员讲故事。
新华书店腾飞路店的创新,远不止于空间设计的精妙。通过“鸿雁悦读”借阅模式,1.5万册图书实现线上线下通借通还。工作人员小李说:“一位快递小哥经常在午休时分来借历史书,他说跑单累了,看看书就是一种休息。”3年来,这项服务已惠及5万多市民,让书香悄然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从书页到人海:300场活动织就文化纽带
“北疆文化的根脉,要在交流中才能活起来。”内蒙古新华书店副总经理银洁的这句话,道出了新华书店腾飞路店的运营密码。近3年来,这里举办了300余场全民阅读活动,近万人次参与其中,让书店从静态的阅读空间,变成了动态的文化交流平台。
为了让书香浸润校园,新华书店腾飞路店联合内蒙古艺术学院、内蒙古财经大学等院校推出“北疆文化校园行”系列活动。内蒙古艺术学院教授李树榕以“诗词典故中的文化传承与北疆文化的时代新声”为题,从读书的意义入手,深入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结合北疆地域文化特色,阐述了文化创新的时代意义,为师生们提供了深刻的文化启示和思想启迪。在一场读书分享会上,高二学生李媛拿着自己写的诗歌《草原的风》与作家互动:“以前觉得写作是孤独的事,在这里发现有这么多人爱内蒙古、写内蒙古,突然有了底气。”
面向青少年的“石榴籽小课堂”,则用更生动的方式播撒文化种子。志愿者会带着孩子们制作马头琴书签,讲述“草原丝绸之路”上的故事,在动手实践中根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个孩子上完课,画了一幅‘各族小朋友骑同一匹马’的画,说‘我们就像马背上的伙伴’。”新华书店腾飞路店的店员小张珍藏着这幅画,觉得这是最珍贵的“作业”。
从“最美书店”到文化地标:让北疆故事走向远方
新华书店腾飞路店的墙上,挂满了“2021年度阅读空间新榜样”“2022年度最美书店”“赛罕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等荣誉牌匾,但在刘亦璇看来,最珍贵的是读者留下的只言片语。杭州游客张女士在留言本上写道:“来这里才懂了什么是蒙古马精神,更让每一个游客,都能带走一份属于内蒙古的文化记忆。”
这份记忆,正通过多元载体走出书店。线上直播间里,“蒙新好物推荐官”举着一匹刺绣小马介绍:“这是阿拉善牧民手工绣的,每针都带着阳光的味道。”马头琴书签、蒙古包纹样笔记本成了“网红”文创,不少网友留言“透过文创看到了内蒙古的样子”。
即将启动的“北疆文化名家谈”活动堪称该书店的重磅之举,书店将携手《人民文学》杂志社,广邀历史、文学、艺术、民俗领域的知名学者、专家与创作者,一同探寻北疆文化的精髓。届时,汇聚一堂的文化名家们将通过讲座、分享会等多元形式,倾情分享他们对于北疆文化的深邃研究与独到见解,为大众读者献上一场思想的盛宴。
当夕阳西下,碎金般的阳光悄然透过玻璃窗,铺满新华书店腾飞路店。老人沉醉于诗行的轻语,孩子在“童话镇”沉浸式阅读精彩绘本,年轻人对着屏幕专注敲击…… 空气里,书香、奶咖的醇香静静弥散。此时此刻,每个人都在这方天地间,寻得心灵栖息的文化坐标。北疆的故事,便在这轻柔翻动的书页间、心领神会的交流中、默默流淌的时光里,悄然生长,脉动不息,走向远方。(记者 于欣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