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种出“煤海塞罕坝”-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信息发布 > 正文
2025 05/08 17:57:11
来源:准能集团

三代人种出“煤海塞罕坝”

字体:

  春夏之交,位于黄河“几字弯”腹地的准能矿山草木初萌、桃花吐蕊,为连绵的山坡晕染出盎然生机。40余年间,三代准能人将这片“十山九秃卷黄沙”的荒芜之地耕耘成“林海苍茫锁高原”的绿色屏障,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转型之路。

  近日,笔者随国能准能集团生产服务中心绿化队副队长高浩瀚来到哈尔乌素排土场,他与同事筹划2025年义务植树活动。

  2012年,高浩瀚带着大学里学习的专业知识,成为绿化队一员。

  “如今用机械种树效率翻倍,在90年代,全靠人力把树苗背上山、一锹一锹挖坑栽种。”谈起前辈的艰辛,高浩瀚言语间充满敬意。

  年轮镌刻岁月,绿荫见证变迁。

  回溯至1992年,当时的矿山岩石裸露、黄沙漫卷,准能集团确立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煤田开发并重”的战略方针,以王三保、孙玉林、周华为首的首批绿化队扛起抗旱治沙大旗,开启生态修复征程。

  “我这辈子就干一件事,把树种好管好,给子孙留片青山。”从事绿化工作25年的退休职工王三保,道出了准能人的朴素誓言。

  随后,包全民、段国君等第二代绿化人接过重任。他们将科学理念融入准能集团战略规划,通过土壤改良、生物多样性培育、生态农牧业开发,建立多样化生态结构,为绿色矿山注入生机与活力。在包全民和段国君两任绿化队队长及队员的耕耘下,昔日的荒山蜕变为森林式生态农业种植区、林果种植基地。“种树如育人,用心才能成材。”这位老队长常说的话,成了团队的信条。

  如今,以高浩瀚为代表的第三代绿化人正以技术创新续写篇章。从新型灌溉技术到客土喷播工艺,再到生态群落构建的探索,他们让矿山绿化迈入智慧化、多元化新阶段。“我们要让矿山既有‘含绿量’,更有‘含金量’。”高浩瀚的宣言铿锵有力。

  荣誉背后是常人难见的艰辛。春剪枝、夏浇灌、秋护林、冬巡山,十二载寒暑让这位80后脸庞黝黑、双手结茧,却从未动摇他的信念。“看着前辈们用血汗浇灌的绿洲,我怎敢懈怠?”他坚定地说。

  截至目前,准能集团累计投入绿化复垦资金29.92亿元,完成绿化面积9.95万亩,建成国家能源集团生态林2394亩,矿区复垦率达100%。昔日的“鸡爪子山”蜕变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黑岱沟露天煤矿和哈尔乌素露天煤矿被列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实现了生态颜值与经济价值双提升。

  四十余载光阴流转,当年稚嫩的树苗已亭亭如盖。三代人接续描摹的“煤海塞罕坝”画卷,正为美丽中国建设写下生动的注脚。(王柯涵)

【纠错】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