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森工集团在苍茫林海中“绿”里淘“金”-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5/25 10:34:45
来源:内蒙古日报

内蒙古森工集团在苍茫林海中“绿”里淘“金”

字体:

  这是持续夯实的发展根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生态功能区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8.37万平方公里,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泰加林。

  这是不断构筑的竞争优势——内蒙古森工集团致力于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收入双赢,加快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高起点、高定位、高端化打造森林旅游、林下经济、林业碳汇等产业。

  这是坚持创新的生动实践——内蒙古森工集团改革贯穿于干事创业的全过程,加快塑造以市场化为导向、产业化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聚焦重点,盯住短板,攻坚突破。

  内蒙古森工集团作为自治区直属国有企业,保护着我国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重点国有林区。生态要保护、职工要致富,企业要做强、经济要发展,靠什么?

  天然无污染就是最大的优势,后发优势也是最大的潜力。“产业体系建设是林区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良一语中的。

  不搞遍地开花,发展生态旅游“守绿换金”

  看草原、跨森林、赏极光。5月19日,“醉”美G331国道莫(尔道嘎)漠(河)线自驾游路线正式开通。这条自驾游路线,连接起内蒙古与黑龙江的旅游热点,形成地跨两省区的“中国最北”旅游生态圈。

  “链”上发力,做强产业朋友圈。近年来,森工集团深度融入自治区“乌阿海满”一体化发展规划和呼伦贝尔市、兴安盟旅游发展规划,重点建设了一批旅游节点、森林康养基地、自然教育基地、自驾车营地、特色小镇、特色林场和国家森林步道。

  森工集团大力推进满归红豆康养小镇、阿尔山荆花温泉康养小镇、绰尔森林康养小镇3个“自治区特色小镇”的动态培育创建工作,全力建设阿尔山金江沟、金河冷极村“一南一北、一冷一热”等重点项目,全面提升毕拉河、根河源湿地公园、卡鲁奔湿地体验营地等景点景区经营能力。森工集团协同创建莫尔道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提升满归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品质,支持阿尔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旅游品牌。

  利用林场周边闲置土地,森工集团建起标准化驯化养殖场,面向社会租赁,发展驯鹿、家禽家畜等特色驯化养殖产业,为游客“吃林子、赏林子、玩林子”奠定基础。

  森工集团引进专业团队运营,在餐饮、娱乐、购物、人文、历史等方面丰富旅游业态,把旅游和自驾、徒步、摄影、休闲、养生、研学教育等特色旅游产品结合起来,全方位、立体化扩大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知名度和影响力。

  今年1月,内蒙古大兴安岭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了中国职工国际旅行社总社呼伦贝尔分社,推出林区4条旅游精品线路和8款“秘境·大兴安岭”“康养·大兴安岭”系列产品,为沉浸式游玩林区树立样板。

  树立“大食物观”,依托林下经济“借绿生金”

  5月中旬,随着气温回升,又到了食用菌菌包下地阶段。克一河森工公司生产的161万袋黑木耳食用菌菌包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白色的菌丝已布满整个菌包。菌包在满足本公司培植户需求的同时,也开启了外销模式。

  守护好绿水青山的“颜值”,利用好金山银山的“价值”。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克一河森工公司提前谋划、抢抓时机,不仅完成了黑木耳三级菌自给自足,还实现了林下经济“借绿生金”。

  使“菜篮子、果篮子、花篮子、药篮子”更加丰盈,林区各地立足资源优势,积极进行探索和实践,职工群众不断在绿色产业发展中增收创收。

  作为林区产业龙头企业,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下产品有限公司着力打造“冷极”品牌。去年,“冷极”黑木耳通过自治区“蒙”字标认证,蓝莓、食用菌种植基地完成了有机认证。今年3月,“冷极”品牌林产品,进入了全国两会内蒙古代表团驻地,供参会人员品尝、食用。公司自主研发的化妆品新原料“杜香叶油”,通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原料备案。

  毕拉河林业公司积极推进种苗培育基地标准化建设,不断尝试和扩大红松、云杉、樟子松、山梨、杜鹃花卉等适合本地区培育的生态绿化和经济苗木花卉培育,做大做强做优种苗业,让“生态家底”越来越厚。

  满归森工公司提升纯天然、无污染、原生态的森林食品供给能力,推进松子、蓝莓、食用菌、山野菜等林下食品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提高松仁、黑木耳、果酒等产品加工能力,打造满归“生态、健康、绿色”食品,让“好资源”转化成“好产品”。

  森工集团鼓励职工群众通过参与旅游经营、推介风土人情、直播带货等方式创新创业。为利用好苗圃、林间空地、退耕还林地、高压线下等土地资源,森工集团加快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探索建设苗圃采摘园、开展中草药种植和野生浆果驯化培育,凝练林区“纯天然、无污染”优势品牌。

  架起生态建设桥梁,推进林业碳汇“点绿成金”

  今年2月,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在内蒙古举办。森工集团发挥自身生态优势,积极践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向“十四冬”捐赠了3万吨价值150万元的碳汇产品,助力将“十四冬”办成“零碳赛事”。

  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探索碳汇经济先行新路子。近年来,森工集团深入实施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增强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强化“一库三平台四体系”建设,创新“三统一”运营模式,实施平台销售“四价法”和“碳汇+司法”生态损害赔偿合作机制,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全力打造全国最大国有林碳汇储备基地。

  森工集团积极参与碳汇交易和相关平台建设,推进《天然次生林修复碳汇项目方法学》等纳入CCER标准体系。以2023年10月公布的造林碳汇方法学为依据,森工集团整合项目资源,做到“应开尽开”;加快碳汇产品持续签发,保证产品供应充足;完善以数据库为核心的碳汇项目管理机制,积极开展合作研究,提升碳汇资源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水平。

  森工集团把林业碳汇作为凝结生态保护建设成果的优质生态产品,努力架起市场与生态建设的桥梁,打通GDP向GEP转化的通道。截至目前,森工集团累计销售碳汇产品5600余万元。

  在聚力培育新兴特色产业的同时,内蒙古森工集团以打造“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实践基地”为抓手,厚植传统产业家底,在加快绿色矿山建设,矿泉水勘探、做优生物质能源产业、林业技术输出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实现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记者 李玉琢   通讯员 孙勇 赵佳佳)

【纠错】 【责任编辑:李倩】